-
復讀學校推薦四川成都 2024-08-16
-
近視能否當兵?體檢如何準備?17條干貨攻略來了…… 2023-01-13
-
速遞!2023年1月四川教育考試月歷新鮮出爐! 2023-01-01
怎么樣的家庭,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?
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:
“一個孩子的成長,需要糖,也需要鈣,同時需要鹽?!?/span>
“糖是關愛、鼓勵;鈣是自強自立;鹽是直面挫折苦難,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。”
深以為然。
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里,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、鹽、鈣、“湯”才會營養(yǎng)全面,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、富有擔當、勇敢堅強的人。
先放“糖”,順應孩子的天性
專家指出,甜的食物能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,能讓人心情愉悅。
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“糖”的,當小小的舌尖觸碰到那一抹甜,總能手舞足蹈,神情雀躍。
家庭教育中的“糖”,就是父母的關愛和鼓勵,它像節(jié)日的巧克力,充滿著甜蜜溫馨,能讓孩子放松身心,找回自己的天性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,感動了無數人。
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,幼兒園的老師說:“你的兒子有多動癥,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,你最好帶他去醫(yī)院看一看?!蹦赣H很沮喪,然而回家卻告訴兒子:“老師表揚你了,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,現(xiàn)在能坐三分鐘了。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,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?!蹦翘焱砩?,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,并且沒讓她喂。
兒子上小學、中學,每次家長會上,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免不了有些負面言辭,母親回家都會對兒子說:“老師對你充滿信心,只要你繼續(xù)努力,一定可以成功。”
聽了她的話,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,沮喪的臉也頃刻間舒展開來。
十幾年來,母親一直用關愛與鼓勵的“糖”,滋養(yǎng)著孩子的心靈,讓孩子充滿了前行的力量。
直到兒子高中畢業(yè),被清華錄取,這一切的秘密才被揭曉。兒子邊哭邊說:“媽媽,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,可是,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……”。
令人動容。
愛默生說過:“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?!?/span>
其實,要讓孩子自信起來,并不難。
只要父母舍得用欣賞和鼓勵的言語,編織成甜蜜的愛,只要父母愿意用溫暖和包容的深情,陪孩子走過長長的童年、少年甚至青年時光,孩子自然會充滿信心,在前行路上遇見最美好的自己。
加點“鹽”,教孩子面對生活的挫折
有位哲學家說過:“磨難,苦難,掙扎,這是成長的過程?!?/span>
人生總是五味雜陳,有甜蜜,就會有苦澀。
在教育這口大鍋里,要想孩子成長得豐富多元,自然也少不了“鹽”這個至關重要的調料。
給孩子的教育里加點“鹽”,就是要讓他們明白,生活并不總是一帆風順,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(zhàn)。
曾經一位趴在垃圾筒上寫作業(yè)的男孩,讓無數父母感到心酸。
小男孩從小跟隨母親到青島打拼。冬日的夜晚寒風蕭瑟,人們都在溫暖的家里享受閑暇時光,他和媽媽的烤地瓜攤卻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。
媽媽忙著烤地瓜時,男孩就趴在垃圾桶上認真地寫作業(yè)。
盡管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,男孩學習卻很用功,也特別懂事,經常幫母親收拾貨物,照看攤位。
這位媽媽盡管學歷不高,卻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熬了一碗濃濃的加“鹽”之湯。
那些咸味混合著生活的苦澀,讓孩子懂得了堅強。
所以他哪怕環(huán)境惡劣、寒風瑟瑟、趴在垃圾桶上,也在認真寫作業(yè),以此來努力抗爭命運,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書寫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美國心理衛(wèi)生專家蘭德紐曼指出:有十分“幸?!蓖甑娜耍S胁恍业某赡?。
也就是說,那些幼時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,長大后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,而深感痛苦。
一項調查數據表明,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(tài),每年有25萬人因為無法跨越心理的痛苦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。
多么令人嘆息??!
成長的過程,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摔倒再爬起來的過程。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挫折中學到一定的知識、經驗和勇氣,得到最豐厚的戰(zhàn)利品。
所以,即使再愛孩子,我們也要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灑下一把“鹽”,不刻意規(guī)避生活的“不容易”,讓孩子提前有切膚之痛,才不會在遭遇挫折時一蹶不振。
只有讓孩子更加勇敢,學會面對困難,才能跨過生活的沼澤地,到達成長的彼岸。
補補“鈣”,讓孩子自強自立
有句話說得很好:“父母真正成功的愛,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,這種分離越早,你就越成功?!?/span>
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生活,補“鈣”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。
通過補“鈣”,讓孩子擁有旺盛的生命力、頑強的適應力,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。
我們熟知的《狐貍法則》中,成年后的狐貍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,他們必須獨立養(yǎng)活自己,一切都要靠自己。
然而,很多父母卻不懂得這個道理。他們忘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他補“鈣”,直到孩子成年才忽然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仍然是個巨嬰。
前不久,29歲的徐青大學畢業(yè)后一直閑在家里等吃等喝,還將一名女網友帶回家。面對父母勸說,他稱父母有義務養(yǎng)自己。
無奈之下,徐先生和朱女士夫妻將兒子訴至海淀法院,并申請強制執(zhí)行趕獨生子出門。暑假補習班
回溯徐青的家庭教育,也許我們能發(fā)現(xiàn)一點端倪:
小學時不想當班干部,媽媽出面找老師;
大學時不想住宿,媽媽讓孩子回家?。?/span>
畢業(yè)時工作難找,爸爸出面安排工作;
工作后嫌工作辛苦,索性辭職回家啃老。
父母的大包大攬,導致了徐青無法獨立。孩子沒有健碩的骨骼,無法獨立行走,只能成為一個巨嬰,永遠依賴父母。成都培訓學校
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:“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(yǎng),才是對孩子的真愛;而溺愛和嬌寵則是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大障礙,只會讓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吃盡苦頭。”
我們總是想為孩子鋪好道路、指明方向,讓他們可以安全無憂的走向“正確”道路,然而在生活中并非事事順意,孩子不能一直在父母的庇蔭下生活著。
與29歲的徐青相比,浙江海寧10歲的小姑娘鄢張雅,卻早早在父母的帶領下成熟起來。
鄢張雅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,她是家中的獨生女,卻從不嬌氣。
每天放學自己回家,還獨自去菜場買菜,回家做飯,等爸爸媽媽下班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吃。
她雖然只有1米24的個頭,對于買菜、做飯的程序卻非常熟練,她還有自己總結的小經驗:
“以前做菜的時候,我被油濺到過,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,要聽它的聲音,如果里面噼里啪啦很響,就不能掀開鍋蓋,等聲音小了,先打開一條縫,如果沒有油濺出來,就可以打開鍋蓋了?!?/span>
鄢張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:“讓我試試看,我一定行的。”
孩子的獨立與自立,與父母的培養(yǎng)分不開。恰如鄢張雅的媽媽所說:“要她成長,就要她獨立,這個過程是在我們的眼睛底下時刻關注著的。”
不得不說,這位母親太睿智了!
父母學會適當地放手,讓孩子在生活中嘗試“自己來”,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“補鈣”,才能成就孩子獨立自強的人格。
當孩子有了生命的尊嚴,就可以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,拼命追求那個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回到開頭的問題,什么樣的家庭,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?高考政策
原來,最好的家庭教育,應該是熬一鍋“糖、鹽、鈣”俱全的濃湯。
讓孩子擁有幸福的底色,修煉健全的人格,如此,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,開啟流光溢彩的奮斗之旅。
【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】